新闻资讯

《2023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在芜湖发布

发布时间: 2024-04-28

4月24日至25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立项,《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牵头负责的《2023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发布会暨《2024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启动会在芜湖市召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芜湖市政府副秘书长孙万胜、芜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世海等出席会议。

《发展报告》提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资源和智力资源正在成为重构现代教育系统、变革教与学方式的重要引擎,“互联网+ 教育”的融合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现代化的关键动力。

在《发展报告》发布会上,曾德华指出,教育数字化需要技术赋能,利用互联网构建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他表示,立足数字时代这一改革发展的大环境,要以国家政策为引领、以实践创新为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聚焦新时代的教育公平和教育个性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大范围、大规模学习群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而有效推动各领域、区域和学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孙万胜表示,芜湖市坚持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把握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新命脉,着力打造基于大数据“1452”教育信息化芜湖模式,提升教育综合服务和治理水平。未来,芜湖市将全力构建培养时代新人的智慧教育发展格局,加快促进互联网等新兴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提升基于芜湖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应用和教育治理服务能力,全力打造“皖”美教育·智学“芜”优教育品牌,引领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项目研究专家组各编写区域负责人及与会嘉宾共同发布《2023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并同时启动《2024年度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编写工作。

《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主编,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炯深度解读了《2023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基础教育领域》报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佳峰作《人工智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周佳峰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助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可能性,强调自主可控的教育大模型将成为教育数字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并结合教学应用场景阐述了大模型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思考。《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武法提教授带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破解智慧学习环境智“障”问题》主题讲座。他从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功能、资源开发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教育各场景变化,分析人工智能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方案路径,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高端对话环节,由《发展报告》核心专家组成员,包括学术委员会负责人武法提,继续教育领域发展报告负责人、国家开放大学原副校长严冰,职业教育领域发展报告负责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耿洁,学前教育领域发展报告负责人茅红美,人工智能发展报告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马涛等五位专家同台开展交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案例交流环节,芜湖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兵分享了芜湖市教育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实践。他表示,芜湖市高度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借力芜湖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建设了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数字资源体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展。

此外,来自青岛市、南京市、鄂尔多斯市、武汉经开区、无锡经开区等全国案例编写区域的负责人分别带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区级与校级案例分享。

会议同期,与会人员还走进芜湖市第一中学、芜湖荟萃中学、芜湖市第十一中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校区、芜湖市中江小学、芜湖市利民路小学,实地观摩智慧教学应用场景,交流智慧校园实践路径。在芜湖奇瑞汽车生产基地、芜湖产业创新馆,参会人员切身体会芜湖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人工智能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截至2024年,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项目已经开展11年,围绕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践进程、互联网教育应用实践现状和动态实践趋势等内容,引领教与学模式变革,为助力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全生态建设提供指导,为实现“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